fbpx
afra

#9 想要設計理想生活,首先得認識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自己/ Afra

天我們要和你討論的主題是如何認識自己?這集邀請到的來賓是 afra ,他是一位資深記者,曾經當過八年的口譯員,後來因為一個「我的人生只能這樣嗎?」的想法衝動轉職,經歷了各種磨難之後,他終於認識了真實的自己。

今天會和你聊聊他這幾年的心路歷程,以及他是怎麼樣一點一滴地發現真實的自己,進而選出更適合自己的生活,你也可以聽到幾個認識自己的方法,還有平日要怎麼樣修煉,才能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選擇?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本集來賓資訊:

🔸Afra:阿發的寫作日常 ( 官網 )FB粉絲專頁發聲練習 ( Podcast )Instagram

afra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9 afra 

我是 Afra,現在在一間外商金融公司的行銷計畫部當老編,主要負責社群網站內容規劃和設計工作法跟教育訓練,不過我不是念行銷出身,在美國研究所時是念口譯,回國後在電視臺當記者,有一天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只能這樣嗎?

我就非常衝動的去當保險業務,後來又輾轉進入行銷領域,不過我最喜歡的工作是當 trainer,現在也是 the school of life 的講師。

 

他是由英國的才子作家艾倫.迪波頓所創立,他發現人生要如何過的幸福,是學校從來沒有教我們的,特別是在情緒這一塊,所以 2008-2009 年在倫敦開了第一間的 the school of life,裡面就是一個個的 workshop。

每個人晚上有空就進去聽很多有趣的題目,例如如何面對金錢?如何找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如何獨處?如何老化?而我主講的領域是「怎麼找到熱愛的工作」、「要怎麼認識自己」以及「怎麼變得自信。」

afra

當我們的人生很挫折、迷惘的時候都是滋養人生的機會,我開始想要認識自己是在電視台工作的那 8 年,我不希望自己只是這樣,希望多一點變化,後來我就決定中斷一下,確定是我自己不喜歡,還是只是不敢面對挑戰,我就留職停薪跑到舊金山一個月。

我以前很喜歡寫作,但後來因為工作就漸漸不寫了,那時候看的書都跟商業有關,到了舊金山後因為開始嘗試不同的事情,所以開始有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我才發現,當一個人對生活沒有期待時,是沒辦法打開感受的。

感受沒有打開自然就寫不出東西,所以這個月讓我知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多麼不一樣。我回臺灣後又在職場撐了幾個月,但最後還是決定對自己誠實,就離開了原本的工作。

我覺得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定會有很多的不舒服,但是我們可以誠實去面對,並通過一些方法來練習和調整,這部分我覺得 the school of life 給我很大的幫助。

 

我覺得認識自己會讓我們更誠實、容易的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我們的主動性跟責任感可能普遍比較不足,所謂的責任感就是可以自己選擇主動創造什麼東西。

臺灣的教育文化常常把我們教育成是一個坐在副駕駛座的人,可是如果你的人生開始不開心,想要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有時你要坐在駕駛座上,要決定要開去哪邊,不能在副駕駛座上說這不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是一個很大的迷思。

建立死忠鐵粉

第一個是要對自己誠實,另一個是要開放感受,有時候我們太逃避感受,工作上的憤怒和焦慮,我們從來不去問說是什麼引起的,我們會在表面上的情緒打轉,所以我們要去認識情緒並誠實面對。

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邊要有正面支持的聲音,當有個人去改寫你看待一件事情的觀點時,你會發現自己比較有力量。

 

因為我們受到的情緒教育太少了,以前會聽過情緒化是不好的,有時我們會見不得別人好,但又覺得不能說出來,很多人因為不喜歡面對衝突而不敢講出自己的需要,認為要盡可能的閃避情緒,但它就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傷害我們。

 

我覺得可以分幾個層面,跟工作有關可以翻翻書,或是如果你剛好在臺北,就可以去 the school of life 上課,但更重要的是回到你現實的人生中去看看身邊有沒有比較正面的人,聊聊他們眼中的你是什麼?他們會給你真實的 feedback。

另外不要覺得看一本書、上一個課就可以立刻找到答案,而是要去拓展自己的經驗,如實看到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太 focus 在成功的經驗,反而沒有看到那是多少失敗、嘗試、優化累積出來的結果。

觀眾們平常可以做個小練習,將你腦袋中想做的一件事情寫下來,再去同步寫下你內心浮出什麼自我懷疑或擔憂的聲音,看看自己會怎麼應對,就可以把一些情緒轉換掉。

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是家庭或社會比較不能接受的,這時最不需要做的就是讓其他人認同我們在做的事情,可以往要去的方向制定一個計劃,例如去找相關領域的人士聊聊,用最小成本的方式去嘗試,對什麼有興趣就去接觸看看吧!因為接觸以後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我覺得理想的生活就是自在,我很喜歡尼采的一句話就是:「知道為何就能承受任何」,不管你選擇什麼,都可以知道為什麼然後把這件事情做好;自在我覺得就是自在投入,這就是我希望自己達到的境界。

afra

📍【重點整理】#9 afra  

  1. 如何判斷自己對工作是「不適合」還是「無法接受挑戰」?請參考人為因素
  2. 認識自己的好處就是能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合適的選擇做多了,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理想了
  3. 如果你想要當駕駛自己人生的人,那你同時也要是控制路線、速度、安全和目的地的人
  4. 想要認識自己有幾個條件:1. be aware of your feelings、2. 對自己誠實
  5. 不太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此時可以進行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和身邊比較正向、客觀的朋友聊一聊,問問他們是怎麼看你的?
  6. 發現到底「是什麼」讓自己不開心、不滿意,也是認識自己的好方式,透過「哲學沉思法」一步一步轉換自己聆聽內心的能力
  7. 認識自己的旅程是一輩子的事,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
  8. 平日認識自己的小練習:寫下腦袋浮現的一件想做的事,再寫下那些自我懷疑與擔憂的事情,然後再寫下一件現在或今天就可以展開行動的事
  9. 嘗試不同事情時,可以先給自己一個「嚐鮮期」,在嚐鮮期裡,你都不用認為這些事情就要成為你的新的熱誠
  10. 思想家尼采的一句話:知道為什麼而活,就能適應各種生活

今天能給你最好的takeway,應該就是認識自己的好處和重要性,我很幸運,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的學會了自己是誰,看見了自己的不完美,但也知道自己的優勢。許多人可能會好奇,我是怎麼打造一個理想生活的?

其實做法非常簡單,就是不要選也不要做不適合、不喜歡的事情,就這樣而已,當你認識自己,就能拼湊出與理想最接近的自己,當然這要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以總歸一句,這是要付出心思的,對自己誠實,並且勇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和內心真實的慾望。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findyourwhy

你追求的其實不是你想要的?如何用「findyourwhy」的3個步驟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免費練習表下載)

由、財富、夢想,相信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東西,假設你今天有了自由、有了財富、達成了夢想,你會想做什麼呢?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那今天我們就是要來個「 findyourwhy 」練習。

為什麼你需要做這件事?因為人很容易去追求表面上光鮮亮麗,但根本不想要的東西,你真正需要的,其實是背後情感上的 desire,你想要錢,背後代表的可能是溫暖滿足的感覺,你想要名聲,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希望被需要、被認同。

當你在追求的是對自己來說錯誤的東西 ,你就很容易覺得自己過得好像永遠不是自己的理想生活,所以今天我會跟你分享 3 個簡單的小步驟,去幫助你找出你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

透過這個練習,不只可以讓你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也可以讓你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在開始之前,也別忘記去下載我製作的免費練習表,搭配這篇文章一起操作喔~

findyourwhy

👉👉 立即下載免費練習表

步驟一:列下你想要的事情, findyourwhy 

在這個步驟,我想先請你幫我回答 2 個問題:

  • 問題A:你想要的事情有哪些?
  • 問題B:你這麼想要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以我自己來說,問題 A 的答案可能是財富自由、不用為錢煩惱、想要當少奶奶,而問題 B 的答案對應到前面的事情可能會是「我想要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想有更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我真的不想工作」,那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當我試著寫出越多的例子,我越發現答案 A ( 錢 ) 似乎只是一個表面,掀開之後的答案 B ( 我想要做我喜歡的事 ) 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但我要得到答案 B 一定只能透過答案 A 嗎?一定要先得到 A 才能得到 B 嗎?仔細思考後就會發現根本不需要!

假設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旅遊,你一定要先財富自由才能去嗎?也許有些地方真的需要一些財力才能夠玩得盡興,不過「旅遊」這件事本身我認為你想去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去,所有的旅行社、民宿、海關都不會因為你沒有 100 萬而把你擋在門外。

你認為你有了錢,不用再為錢煩惱後就會有更多時間做你喜歡的事,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不管你擁有多少錢,你的一天還是只有 24 小時,而且等你真的已經有了錢,搞不好你會發現為了要能持續有這樣的收入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在賺錢,那到底要到什麼時候你才能你喜歡的事呢?

時間只會一直前進,你為了賺錢所花掉的時間不會回來,那為什麼不在賺錢之餘就好好珍惜難得的假日,或是利用早起馬上去做你喜歡的事呢?同樣的,如果你的終極目標是想要無所事事,那也是一個現在立刻馬上就能開始執行的事情,完全不用等到你變成少奶奶了才開始,對吧?

我知道這時你可能在想:「這未免也太理想化了吧,怎麼可能不顧慮到實際面?

的確是有一點理想化沒錯,但步驟一主要是想讓你知道,其實很多內心的渴望,並沒有那麼複雜,一切都取決於你要不要行動而已,或許從實際面來看,我們真的都需要錢來支撐我們的物質生活,但要能支撐心靈生活的話只能靠我們自己,連你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夢想了,那誰要來在乎呢?

答案 A 會讓你以為一定要先得到答案 A ,才能得到答案 B ,它們可能有相關,但通常不會是絕對的因果關係,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讓你體會到答案 B 給你帶來的滿足感,而當你越接近自己的「答案B」,你對 「答案 A 」的渴求就會相對減少。

好,理想化的部分先到這裡告一段落,接下來得步驟二我們要來繼續學習如何找到同時滿足答案 A 和答案 B 的方式。

 

步驟二:找出已經在這件事上成功的人

想要成功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去模仿已經在這件事已經成功的人,去觀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一位金牌奧運舉重選手,可能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運動,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才能練出結實的肌肉,一位事業有成的創業家,可能是花了很多的心力去理財、花了很多的耐心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狀態。

如果你的答案 B 是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財富自由的人,當你找到這些已經在你想做的事情上成功的人(注意:請選擇背景條件和你雷同的人),你就可以像上面我講得這樣,去分析這些人都做了些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習慣是你可以學習的,把它們都列出來,然後進入到步驟三。

建立死忠鐵粉

步驟三:規劃出可以天天執行的行動

現在你已經分析完這些「模範」了,也找出一些你會想學習的習慣,但是一個人的習慣不可能完全複製到另一個人身上,所以你需要根據你自己的個性將這些習慣客製化,然後去規劃出可以天天執行的行動。

在規劃行動的時候,你可以用習慣項目、執行頻率和期望期限這三項來規劃,例如:

我想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 習慣項目:運動
  • 執行頻率:每週運動 5 次,一次至少 20 分鐘
  • 期望期限:3 年

我想要成為一個財富自由的人

  • 習慣項目:學習理財
  • 執行頻率:每天記帳,每個月檢視自己的花費狀況
  • 期望期限:5 年

記得去下載練習表,裡面有包括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規劃等等更詳細的說明。

findyourwhy

我曾經在佐編茶水間第 2 集裡介紹過:「你的習慣會帶領你變成怎樣的人」的道理,雖然這個道理聽起來很容易,卻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大家都想要財務自由,但一提到要把理財這麼基礎的事情維持 3 年、5 年,很多人就因此卻步了,但想要成為你理想中的那個人,是絕對需要「時間」的。

 

為什麼 findyourwhy 這麼重要?

如果你一昧的去追尋表面的慾望,卻忘了兼顧自己內心的「Why」,當你達成後,會感到無比空虛。

假設你想要買一棟房子 ( 答案 A ),是因為想要有安全感、有歸屬感 ( 答案 B ),但歸屬感一定要有一棟房子才能達到嗎?當你終於買到了一棟房子,誰要跟你一起住這間大房子?你真的得到歸屬感了嗎?

假設你的目標是再也不用為錢煩惱,當有一天你終於得到了財富自由,然後呢?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這幾年的拼命為的是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看似擁有了一切」之後依然過得很空虛,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清楚自己的「為什麼」,終其一生在追求答案A,結果發現自己想要的其實是答案 B 。

通常,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渴望,都是一種感覺,買房子、買車、結婚、獲得財富自由,我們要的都不是這些事的本身,我們要的都是它背後的「感覺」。我想要買一棟房子,因為我想要和我的愛人一起有個家,這個房子裡會有我、有他、有我們的回憶、我們喜歡的東西、有愛。

當你釐清了買房子背後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你就能知道光是買到房子還是不夠的,首先,你要有個愛人,你們要有愛,有熱愛的事物和一起創造出來的生活。

所以,記得去分析出渴望的物質背後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別忘了去經營這樣的感覺,不然最後,你得到的物質都不會被賦予你認為的意義。

那當你發現那個答案 B 並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物件時,也代表你沒有把答案 B 分析到最小的單位,代表那並不是你內心真正在渴望的元素,你需要把分子再拆的小一點。

最後再讓我們複習一次這整個流程吧!

findyourwhy

此圖為理想生活設計製作,如需轉載請先詢問。

 

 findyourwhy 其實你早就知道

其實說到這裡,你會發現我們每個人所渴望的表面事物,都是出自於貪婪。

我想要買很多房子做投資,為了給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未來,然而,更好的未來與教育,一定要透過買房子做投資才能得到嗎?

的確,如果我們手上握有越多張牌,自然可以有越多種選擇,但你想要的答案 B ,並不是只能透過答案 A 才能完成的,一定要記得:

你內心真正渴望的,就在你身邊。

如果你希望自己未來手上的牌越來越多,就要去找到那個手上有很多牌的人,觀察他們是怎麼搜集那些牌的、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然後把這些方法,化成每天或每周都可以執行的任務,不斷重複,三年、五年,直到這些事變成了你的習慣,你手上的牌就會增加了。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帶給你一點收穫,讓我們一起創造更豐富的人生吧。

Peace,

Zoey

免費4天線上帶狀課程

BYL迷你課程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免費四天線上課程,每一天我都會和你分享一個經營品牌的心態、知識和技法,教你如何打破個人品牌的經營迷思,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索取免費四天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