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感到迷茫

對未來感到迷茫 怎麼辦?為什麼你總是無法踏出第一步?

是否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喜歡什麼?而 對未來感到迷茫 、焦慮呢?如果是的話,我要告訴你,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會感到迷茫,不管你現在的人生階段是什麼,都會有各自的問題要解決。

對於正在迷茫的你,你想要的可能是一個快速突破迷茫的方法,但我相信任何事都始於你的想法和心態,只要把心態整理好了,搞不好技巧也不用了,很多問題就自動有答案了,這篇文章會幫你釐清迷茫的原因、教你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及下一步該怎麼做。

為什麼會 對未來感到迷茫 

過度關注他人的成就

整個社會都在灌輸我們 30 歲一定要結婚生子、買車買房、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但相信你也發現了,這種傳統道路愈來愈難走了,甚至已經亂掉了,現在的 30 歲,大部分人都還在奮鬥,根本沒什麼心力去做這些事情。

但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真的在 30 歲或更年輕時就達到一定的成就,或許是他們真的很努力,或者只是很幸運,又或者兩者都有,讓我們這些「還沒成功」的人心生嫉妒,不斷看著別人達到一個又一個的成就,自己卻好像永遠在原地踏步。

不過,這些人的成就真的對你有這麼大的影響嗎?還是只是你認為有影響而已?阿德勒說:「每件事情本身都是中性的,我們怎麼解讀一件事情,將會決定我們的感受和對我們的影響」,仔細想想,那些有成就的人,今天生活過得好與壞,對我們的生活實質上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

所有我們認為的感受,只不過是自己想要以「自卑」的方式去解讀這些成功人士而已,如果能換成「他很棒,但我也有我不錯的地方」來看待別人的成功,我想自卑感就會減少許多,而且也能把重點拉回自己身上,當能做到這件事,就不容易覺得別人怎麼成功那麼快,自己應該快點趕上,但又不知道要怎麼做比較好。

 

人生經歷得太少

迷茫算是恐懼的一種,而恐懼來自於未知,我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想要什麼?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或是有很多想法,卻不知道該怎麼實踐?能不能實踐?這都是因為人生經歷得太少,看得不夠多、嘗試得不夠多,自然在做人生決定時能參考的案例就不夠多。

千萬不要以為你活得比較久,人生經歷就會比較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只不過是倚老賣老的人不知道怎麼回應你時的一個擋箭牌罷了,只是吃鹽誰都會吃,吃久了就習慣了。

但如果你在吃鹽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出每種鹽的口味,感受不同鹽之間的顆粒細緻度,甚至能夠光用吃的就知道品牌,這鹽吃得才有價值,才叫有人生經歷。

如果你還很年輕,經歷得少是正常的,你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如果你已經到中壯年的年紀,卻還是覺得迷茫,可能要好好回想一下你是在吃鹽,還是在品味鹽,如果過去都只是在吃鹽也不用擔心,你一樣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累積。

 

花太少時間跟自己相處

哲學裡有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我們日復一日的去上學、上班、下課、下班、耍廢、追劇、睡覺,時間久了,活得就跟殭屍一樣,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只是一直遵循者外在的作息和規則在走。

我們太少花時間跟自己相處、跟自己對話,如果你覺得上面 3 個問題太過抽象,那可以把它變簡單一點,「我喜歡什麼?」、「我討厭什麼?」、「我想要什麼?」,花個至少 30 分鐘回答這些問題,最好還能寫下來,你就會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就更有機會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拉回生活的主導權。

對未來感到迷茫

重整自己的心態

接受現實

當你接受現實,不再抱怨現實對你的不公,你才有機會開始去改變現實。

你必須要接受你本來就很爛的事情,這邊的爛不是貶義,而是一種相對的能力值,且只跟比你厲害的人比,跟他們比起來,你現在就是只有這樣的能力和思維,你不該自怨自艾,這只會讓你停滯不前,你要做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為日後更強的自己打下基礎。

 

不用一次定生死

學生時期總想找一個有發展的科系,結果畢業後做得通常不是本科系的工作;工作有了穩定收入後,卻做著跟當初想從事的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想交一個女朋友,認為第一位就該是真命天女,結婚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老婆跟當初想要的完全不一樣,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很多事情都不會一次定生死,不會一個選擇就決定了你往後所有的人生,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人生目標都不同,所以當下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只要不會餓死,永遠都有下一次可以重新出發的機會,特別是年輕的時候。

 

沉沒成本並不存在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沉沒成本,當你已經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金錢或時間,卻沒有明顯的成果,就會開始考慮要不要繼續做下去,而過去投入的已經無法挽回,這些已經投入的就叫做沉沒成本。

很多人會擔心沉沒成本,不想讓自己的付出被浪費掉,就一直在要繼續還是要改變之間掙扎,這也是迷茫的其中一種原因。以投資為例,假設你已經投了一萬塊,但一直沒漲,反而一直跌,這時你要決定該等它漲回來,還是要認賠殺出?一般人可能會選擇套牢繼續等,不願放棄一萬塊的沉沒成本。

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認為沉沒成本從來就不存在,賈伯斯年輕時曾經去學習字體設計,在當時對他來說根本沒用,一般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多年後賈伯斯開發蘋果電腦,字體設計卻幫了很大的忙,成為蘋果電腦成功的原因之一,這是他完全沒有意料到的。

賈伯斯曾說過:「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

所以,不要再後悔你曾經做過的事,把它們當作你的養分,讓它們幫助你做到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情吧!

對未來感到迷茫

對未來感到迷茫 的唯一解法

最後還是要給一些比較實際的東西,雖然很陳腔濫調,當你對未來感到迷茫時,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行動」,只有開始行動,你才會知道前方有什麼,路才會愈走愈明,但實際上要做什麼行動呢?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行動就是做功課,針對你想要發展的領域,去買書、看影片、文章、上課、參考別人的案例,大概了解一下你需要了解什麼?你可能會碰到什麼?做完這些功課,你就會有心理準備,也減少一些恐懼。

第二個行動就是實際去做,走路的時候你不會想我接下來該怎麼走,腳很自然就踏出去了,所以實際執行時也不要想太多,先給自己一段時間勇往直前,未來有什麼後果就再說,是好是壞都沒關係。

建立死忠鐵粉

你還不敢開始的原因

看到這邊你可能還是在想:「我知道要行動啊!但我就是會拖延阿!

我認為拖延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你內心並沒有那麼想做,然後用一堆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想法,會沒有那麼想做,可能是害怕行動後會失敗,或是害怕行動後你要面對的許多挑戰,而現在的生活好像也還可以,所以不改變也沒差,就索性不做了。

Zoey 常說:「比完美更重要的是進度」,行動常常不是要得到什麼結果,我們都過度把重點放在結果了,行動是為了讓你開始走在這條路上,既然是進度,就更應該專注在已經做到的,而不是還沒做到的,把重點換一下,做起事來就不太會患得患失。

 

對未來感到迷茫 :只有自己能解決

迷茫是人之常情,但別人不是你,不知道你經歷過什麼,也不知道你接下來想要什麼,自然無法給你任何建議,只能給你方向,答案是自己找出來的,這都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把握當下每個可以成長的機會,盡力去嘗試,你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Wing
簡介:Wing的語言人生創辦人,自學過 8 種語言,能溝通的為 3 種,同時自學寫作、剪輯、行銷等多項技能,並持續透過文章傳達自學語言、在家自學的必備知識,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學會如何自學、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218「設目標不只是為了達成,更是為了開始」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讓事情如質也如期 / 郝旭烈

案管理和時間管理一樣,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主題,也是我覺得非常實用的一種工作術,有專案管理的能力,更能夠去兼顧你計畫最後的品質、時程與預算,並且減少想像和實際之間的落差,但究竟要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郝旭烈郝哥,來分享他過去在協助學生成為 PMP 專案管理師的過程中,所看到、學到、領悟到的心法及技巧,包含怎麼去面對不可抗力?怎麼溝通時程?怎麼做專案排序?怎麼真正的解決問題?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郝旭烈:FB粉絲專頁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前 3 本都是財務書,但是我一個好朋友介紹商周的執行長跟我認識,我以前在大陸做執行副總,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負責所有大陸公司的專案管理,國際間有個叫 PMP 的專案證照,光教、授予這個證照就教了好多年,他們有 CEO 的班級,就請我去當他們的顧問跟教練。

過去在教授專案管理的過程當中,不管是教企業內部或者是教人家拿到證照,很多人看完專案管理的書之後,都會跟我說看不懂、不知道怎麼用,讓我一直反思,後來我想到一定是這本書還沒有到你想要念的那個時間點,可以先放著,去找你喜歡、看得懂的書。

我們說閱讀是種樂趣,是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你看不懂就在耗時間,閱讀跟學習樂趣不見了,也沒有辦法幫你解決問題,就失去知識的意義了,所以知識的本質是解決問題,任何沒有幫我們解決問題的知識,你就不會拿來用。

後來跟商周和 CEO 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們覺得好像跟以往學到的專業知識不一樣,這本書就是我自己轉換完畢之後整理出的一個親民版、沒有太多專有名詞的專案管理,而且是回到自己生活上面的。

專案管理的目的是「如質、如期、如預算」,如質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當初想像的品質,如期就是符合當初期望的時間,如預算就是符合當初的預算,其實專案就是做事情,做事情有 3 個很重要的要素跟規矩,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做得省,這 3 點也是專案管理的本質。

這本書就是做事情的書,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些規矩、訣竅或秘訣,這就是一開始我想寫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很多人都說專案有開始有結束的,但人生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人活著都在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那不就是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嗎?

我們每一次做事情都希望確定能達到目標,但是過程是永遠不確定的,你只能邊走邊看、邊學邊做,你還是要訂一個確定的目標,可是過程的不確定就一個個克服就好了,所以從不確定到確定就是完成一件事情後累積的結果,這就是人生。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沒有所謂順利達成,也沒有辦法真正解決不可抗力的問題,不確定這件事本身就是問題?我根本不知道不確定是什麼東西,那我需要去面對嗎?不用,關關難過關關過,你唯一最重要的就是往前走就對了。

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過程,關鍵是目標從來不是只為了讓你達成而已,而是讓我們可以開始,這句話希望大家能夠把記在心裡面,郝哥再送大家 6 個字:「先行動再思考」,你沒有辦法做完整的計畫,碰到了才知道怎麼做應對。

為什麼我說關關難過關關過?因為所有的行動都會變成我們未來做判斷的養分,但我們要承認一件事情:「不確定本身就是一個事實」,我們沒有辦法預測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唯一面對不確定性的方式就是行動。

先行動再思考是降低焦慮很好的方式,當你想很多的時候,所有東西就會在腦袋裡面膠著,因為你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做了之後你才知道真的是蠻爛的,那就去找修正方式,做得久才會做得好,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完美,還沒有開始就把自己給搞死了。

在我的書裡面提到設定目標時:「少就是多」,越少、越簡單的越容易開始、越不會抗拒,但是積少成多,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厲害了。

建立死忠鐵粉

郝哥從小就是什麼事都要想很多的人,可是我現在的個性跟以前完全不同,不管哪條路都沒有對錯,最後都會殊途同歸的,我的隨遇而安可能不是隨遇而安,而是我知道我過去已經做了這麼多,就算再怎麼準備也不可能百分之百。

就算我真正要做備案,這些備案也是我曾經吃過的虧、受過的傷,我不會一下就準備 Plan ABCDE,我會說:「稍微注意一下,或另外再做什麼事情就好」,不會非常神經質的準備很多,因為準備這麼多也沒有用,這就是成本效益原則了。

你就算很焦慮,不確定的情況也會發生,結果你的焦慮反而讓你真正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如預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多之後,你會發現最後真正會發生的意外不過就那幾項,你就比較胸有成竹了,就算都不做準備,栽跟斗的次數多,你也有經驗了。

所以會殊途同歸的原因是:「做了才知道,不做不知道」,到底要隨遇而安還是深思熟慮,在年輕的時候永遠都不知道,隨著你持續不斷的做,就會有非常多的經驗,當你再碰到類似的事情時,就知道大概做好這兩項準備就夠了,多做也沒有用,那就是一種成熟。

不做會想一輩子,但做了可以講一輩子。

 

專案管理其實就是做事情,老闆並不知道你有多少事情,真正的關鍵不是事情多,而是時間不夠,所以你應該跟老闆討論可不可以給這些事情多點時間去重新做排序,那要怎麼做?排序的本質就是沒有次序,你不會知道怎麼樣的排序是最好的,但是一定得留白。

沒有留白的話是沒有排序的權利的。

忙是被動決定排序的,但當你很閒,你主動把事情放進來,你就在做排序了,我們常常高估一年可以做的事情,卻低估了十年可以完成的工業,把時間拉長,很多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但塞在一起的時候焦慮又來了,把時間拉長就有緩衝、就有選擇權、就可以排序,慢慢做比較快。

雖然專業管理是個很硬的名稱,但是其實我每次演講跟分享時都跟人家講,專案管理其實不是專案管理,它就是人生一連串的事件所組合而成的人生歷程。

 

很多人跟我說:「你對你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我說:「其實我還蠻滿意的」,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讓自己有自由的感覺,起碼心境上可以自由。

自由跟能力、欲望有關,真正讓我們覺得困擾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持續吸收不同的知識,它會讓我們有智慧,讓我們能夠解決問題,你的能力就提升了,自由度就可以比較大一點了。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重點整理】#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1 專案管理到底在做什麼

郝哥說,其實就是希望想做的事情,能夠如質、如期、如預算,並且做得更快、更好、更省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糾結怎麼面對不確定性,因為,我們連那個「不確定」究竟是什麼都不曉得,又要怎麼去面對它呢?

你連要面對什麼都不知道,或許就不需要為了這個不存在的假設太操心。郝哥也提到:「目標從來都不是只為了達成,而是更為了開始」,在專案管理上,應該要先行動再思考,因為所有的行動都是未來的養分,尤其就算怎麼焦慮,不確定的事情還是可能會發生。

但經歷越多,就會發現以前無論鬆散還是隨遇而安,有了歷練之後,都能更迎刃有餘的調整到一個比較平衡穩定的狀態,最重要的是,「不做會想一輩子,做了可以講一輩子。

 

#2 專案管理的時間急迫性

郝哥說,真正關鍵不是事情多,而是事情擠在一起時時間不夠。而會有專案的急迫性,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有充分的溝通,因為大部分的老闆通常不知道你有多少事情在忙?像我就會經常要我的團隊去盤點他現在的工作事項,我們也會有 Weekly Aganda 的模板。

為的就是可以讓我遠端就大概知道夥伴們最近在忙些什麼,我們都有各自的 Agenda,非常難時時刻刻都記得對方手上有什麼專案。至於要怎麼排序?郝哥建議就是用開會來決定。除非你是自己一個人做事,不然排序這件事情,就是自己決定就好,就看你怎麼安排,結果自己承擔。

但大部分的專案管理,都要牽連到其他部門、夥伴,所以排序這件事,真的只能靠會議來確認。像是我自己團隊裡面也會有要交辦的事情,有時我的助理 Wing 會跟我說:「我月底會安排休假」,所以我們可能就因為有了這個溝通,而把原本要做的事情提前或往後,專案只要提前準備,彈性其實可以很大。

 

#3 專案管理如何排序

最後,講到排序,我們就該來聊聊留白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留白,你就沒有排序的權利,例如你一個禮拜的工作都塞滿了,自然怎麼排都還是一樣忙,但如果把專案的時程從原本一週改成兩週,有了空白,排序的權利就浮現了。

人生的意義從來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主動做了多少事,越是主動,你就越有對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如果可以做選擇,你也一定會選擇自己心之所向的道路,因此,我們真的要這麼忙碌?為自己塞這麼多事情嗎?還是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就好了?我這裡就留個白,讓你去咀嚼跟思考吧。

 

📍【本集結語】#218 如何做好專案管理 

我自己很喜歡他最後提到:「自由 = 能力 – 慾望」的這個公式,想要讓自己更有自由的感覺,我們要不就提升自己的能力,要不就減少自己的慾望,概念跟開源節流一樣。

如果你對人生有比較高的期望值,那就要確保你也有這股勇氣和決心,在提升能力的這條路上努力拼命,不然就是活得更知足、更簡單,讓你更能夠感受到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我即將跟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合辦一個線上講堂工作坊,這個講堂為期五週,一週一堂課,從 10/6 一路到 11/3,在這五週裡,我們會分別教授五個品牌經營很重要的關鍵技術。

  • 第一週:帶你認識個人品牌與基本定位邏輯
  • 第二週:帶你認識受眾,聊聊怎麼設計出適合你的受眾和使用者流程
  • 第三週:教你設計你的內容主軸與內容行事曆
  • 第四週:教你如何去打造你個人品牌的商業模式
  • 第五週:帶你去打造一個屬於你的永續行銷策略

假設你一直有在關注我們 Brand Your Life 的課程,這場可以說是 BYL 的迷你版,在 9/30 以前都可以用早鳥優惠價 2999 元來加入,課程是全線上的,五週都會用 Zoom 來上課,歡迎點下面的按鈕了解更多課程資訊。

👉👉 更多課程資訊點這裡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異類矽谷

#213【風傳媒 x 華爾街日報】老派工程師揭開矽谷神秘面紗,絕對和你想的不一樣!/ 異類矽谷 – 鱸魚

天我們要為你揭開矽谷的神秘面紗,也許你想像中的矽谷,真實卻是一個 異類矽谷 !我們邀請到在美國生活三十多年的鱸魚大哥,鱸魚大哥很像是一個博學多聞的長輩,聽他娓娓道來美國的改變,真的會非常像是在聽故事一般,很有趣、很好笑,又很有啟發性。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異類矽谷

👉👉 到博客來了解更多

 

本集來賓資訊:

🔸鱸魚:方格子

異類矽谷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213 異類矽谷  

第 1 個是 curious ,對什麼事我都很好奇,好奇心不管到什麼年紀都有幫助,第 2 個是 hungry ,就是要隨時都保持饑餓,去找新的東西。

第 3 個是 humble,因為我在矽谷看到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帶來這裡,跟人家一比我才發現原來這個我輸給他們,所以我願意變得更好,這是我一個基本的人生觀。

 

臺灣養出來的孩子即使到今天可能都有這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計畫自己的人生,只是跟著社會需要而走,如果說這一步走對了,也是因為「我以為這樣走是對的」,那不是一個知性的選擇。

而美國人或者歐洲人,他們走的路大部分都是自己決定好或喜歡走的路,我們對於人生一直都沒有計畫,所以你問我怎麼走到這一步?其實就是瞎走,到了中年以後才開始思發現這個不是我要過的日子?不是我要過的人生?才慢慢開始調整。

當然你已經上了這條船,也不可能跳下去,更糟糕是這條船其實還不錯,如果這條船很多問題你早就跳了,有時候那反而是一個 trigger ,是一個讓你改變的激發點,比較麻煩的是你日子過得還可以,可是時間繼續在燒。

 

那時我有一個安穩的工作、收入不錯,公司也需要你留著,就把這個當做是成就或成就感,成就未必能變為成就感,我覺得這是兩回事,假設你在學業、事業上有一點成就,請不要忘記繼續去找你的成就感,我現在正在努力做這些東西。

異類矽谷

Steve Jobs 在史丹佛演講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聽了以後覺得起雞皮疙瘩,大意是說不要過別人要你過的日子,不要過社會期望你過的日子,當場聽覺得沒什麼,他死了以後回頭看這個錄影帶,只能說 oh my god !

當時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事後回頭去對應這句話會讓我毛骨悚然,我們每個人過的日子其實都是社會的期望,你在 google 做工程師很成功,大家都覺得這是對的,如果那是你要過的日子,那非常好。

可是如果你要過得比這個還要多,那是不是要去追求那個你還沒有拿到的?大家都過得還不錯,那在這個不錯之外有沒有你想要的?那句話對我影響還蠻大的。

 

主要困難還是生活跟生計,因為我要去追生命,當你要追生命的時候,其實不在乎生活跟生計,我們都被生活綁住了,後來我放手以後,就花很多時間照顧自己,我發現反而我工作做得更好,這是蠻奇妙的一個感覺。

前面 10 年 20 年也是跟大家一樣,做工程師就是忙著付帳單,忙著賺錢,賺了錢也忙著繼續付帳單,收入很高開銷更大,最後我發現我把時間都用在付帳單上面,就在想我可不可以拿點時間出來做我想做的?剛開始你拿不出來,因為工作和生活把你綁得死死的。

後來我就發現,有時候跳出來做,問題其實都會自動解決,從那以後我發現其實我過得比以前快樂,我嗜好已經多到反而變成上班是一個解脫,但是我每個都玩得很精,做得很深入,這是我發現的回報。

 

我從高中就開始玩樂團,我以前彈貝斯,原本想用貝斯當名字,但發現沒有人在用,當我來美國念書,一開始先用臺灣護照上的中文名字,到美國以後我常在想:「我不願意用中文名字」,現在回頭想也許我會用,但剛來的時候就希望美式,就是用美國名字。

可是我也不願意用很通俗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我在菜市場看到鱸魚,就覺得這個名字不錯,那個也是 bass,但不是念「貝斯」,然後我就問一個美國同學,他說這是 very cool name,我就正式去改名,學校的學籍上、申請綠卡等等,全部都改成鱸魚 bass。

我現在在美國官方檔案上名字就叫鱸魚,要改也改不了,鱸魚其實很營養、價錢又貴、又沒有魚腥味,真的還不錯,我朋友家的小孩都記得我。

建立死忠鐵粉

異類矽谷是 5 年前在方格子就取好的專欄名字,最近幾年常回臺灣,發現臺灣人對矽谷,看到的都是完全正面的,例如科技、創新、高收入,這是沒有錯的,但就像一個花瓶,花瓶後面一定有陰影沒有人看到,我就在想:「我不要寫大家都看到的。

我在矽谷住那麼久,我能看到一般人不會去看的,雖然未必是黑暗的,但是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的,我希望讓人看到一個全盤的、真正的矽谷,這是當初的構想。

 

想像一下,如果哪天你在矽谷的自行車道上,沿著河邊騎,突然看到幾百隻羊在前面穿過馬路,你一定會非常困惑想說:「我是在矽谷誒!距離 Apple 總部開車也不過 15 分鐘,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羊?

然後更酷的是後面有一個牛仔騎著馬跑過去,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看錯了,後面還有幾隻牧羊犬在趕羊,你會以為你是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我回來之後就開始做一些 study,發現背後有很多故事。

這些羊是來打工的,而牧羊人是個很有名的秘魯人,上過媒體,但是他不懂英文,所以我跟他很難溝通,他是拿特殊行業的簽證,那些羊是來把乾掉的草吃掉,在秋末和春出就會看到他們,那為什麼要吃那個草呢?

因為那些枯草在山坡上,不可能用人工或化學方式去除,春天的草就是綠油油的很漂亮,大概過了 3 月底,滿山就變成是一片枯草,因為矽谷比撒哈拉沙漠還要乾燥,所以就要除草,不然很容易失火,這些羊算是打火弟兄。

異類矽谷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包容,矽谷會這麼成功不是因為科技,是它對文化還有一切都包容,例如你的英文我聽不懂,但只要你有能力我還是用你,而且我可以讓你做我的老闆來管理我,我相信在世界上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矽谷在這方面非常開放,這是我最欣賞的。

我最不欣賞的是它的科技,因為它把科技和利潤掛勾,沒有一個公司能夠倖免,因為你要這麼成功,就必須犧牲很多人性、環保,這是我最不欣賞的。

 

那時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 70% 都是白人,我明顯知道我是外國人,我是來這裡替人家打工,這是別人的公司、別人的國家、別人的文化,現在來的人就沒有這個感覺了,同樣是剛來矽谷,現在任何一個公司 70% 都不是美國人或白人,而且英文南腔北調,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當時管理階層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就覺得他們是權威,我要聽他們的,那時矽谷還是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leadership is everything,這幾年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因為 Google 的介入,他們為了要打造帝國,就有很多文化需要突破,他們也知道美國傳統文化的問題出在哪裡。

還有一個是科技,科技本身更新越來越快,大概 3 年就翻一輪,這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進步的更快,不好的是被淘汰的也快,最早在矽谷壓力沒有這麼大,當然還是有,可是我發現這幾年,即使我有這麼多的歷練,能力已經超越以前很多,卻還是會有跟不上的感覺。

現在的矽谷失敗是沒有理由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是矽谷的殘酷,想過以前那種逍遙自在的生活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當然我因為有人生的歷練,所以還能 handle,但年輕人可能就沒有辦法。

 

剛開始的確是滿頭包,畢竟有文化、語言的差異,而且那個時代,美國人期望你說一口字正腔圓的英文,這是傳統美式自大的文化,就是你來美國就要跟美國人一樣,差不多最近 10 年才真正翻盤,我在大學是英文系的,所以壓力稍微少一點,可是還是我最大的一個障礙。

前面 10 年基本上是在為打入美國主流社會掙扎,後來發現那都不是問題了,你不必打入美國主流,因為主流就是矽谷共和國,但你要加強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才是真正表達自己最好的方法,這只能說是從 fade in 的角度來看,當然實際還要更複雜。

 

我感觸其實蠻深的,書裡面有提到,剛來美國的時候很年輕,不知道自己是誰,到了美國看到大家都是這樣子,覺得他們好像比較優越,國家這麼有錢,就會變得很想去配合他們,講難聽點是討好,不只是我自己,很多人都說臺灣來的都這樣,這一迎合下來就走了 10 年。

在工作上我儘量美式,就跟美國人在一起,除了我這張臉不是美國人,我常常覺得自己就是美國人,當然我也覺得:「為什麼我要去迎合他們?」,後來受到李安的啟示,李安拍完臥虎藏龍後有記者訪問他,說他把中國的武俠精神原封不動地搬到好萊塢,不怕美國人會不懂嗎?

李安說:「為什麼我要怕他不懂?那是他的損失啊!

我也慢慢發現其他國家的人,尤其歐洲人也是這種想法,矽谷的文化提醒我,每個國家的人來到這裡就是原汁原味,這幾年這個意識大大抬頭,我覺得非常榮幸、很高興,我不必再委曲求全做一個假的美國人。

 

我最羡慕那些可以不要花成本在生計與生活上的人,真正最高檔的是投資在生命上,其他的東西都只是數字,我希望努力去做到 invest in your your passion 的這個理想,做你想做的事,而且把它做好。

異類矽谷

📍【重點整理】#213 異類矽谷  

#1 走你自己想走的路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真的非常幸運,因為過去你的人生和職涯發展,基本上就是跟著社會需要而走,你心裡可能從來不會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如果真的朝這個方向前進,也只是因為你「以為」這樣走是對的,是一個可以被認可的成功路徑,但卻不是知性的選擇。

在美國生活超過三十年的鱸魚大哥表示,歐洲、美國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意識地選擇自己要走什麼職涯道路,鱸魚當年跟著別人瞎走,中年才開始思考理想生活的樣貌,鱸魚感嘆,最糟糕的就是這條船還不錯,因為生活過得去,就沒有一個非得要改變的理由。

如果職涯不順遂、生活不快樂,或許你早就會起步開始改變,最怕的就是一切都還可以,就這樣過了十幾二十年,讓鱸魚大哥很受啟發的,是賈伯斯曾經講過的一句話,他的原文是: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 Steve Jobs

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時間真的是有限的,現在不去追求,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2 鱸魚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矽谷的地方

鱸魚大哥說,最不喜歡的是它的科技,因為現在許多的科技都與利潤掛勾,因此犧牲了許多人性、環保、道德的牽扯,但他最欣賞矽谷的地方,則是它對於文化的「包容」,例如現在 Google 、IBM、微軟、推特的 CEO 都是印度人。

台灣的台積電或知名國產企業,是否能夠這麼有包容心,把機會讓給越南人、印度人呢?我相信,儘管實力再堅強,這或許也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很快做到的事情,整個世界,都有著對於自己國家種族的偏袒性。

我們去看日本、看德國,其實全世界都是這樣,只有矽谷這麼開放,能在產業與科技面前放下成見、放下文化差異,努力看見彼此的優點,互相學習,這就是鱸魚大哥最欣賞矽谷的地方。

 

#3 矽谷文化的重要提醒

鱸魚大哥說,過去在矽谷工作時,管理階層清一色都是美國白人男性,現在則變成 70% 都不是當地美國人,英文南腔北調非常正常,他的觀察是從 Google 開始改變的,當 Google 把多元文化帶進矽谷,聘請更多女性領導和海外菁英,矽谷的人種與膚色也越來越複雜。

從過去美國人期待你講英文字正腔圓,到現在變成你的老闆可能英文比你還爛!在過去的前二十年,鱸魚大哥認為每一個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都在為語言、文化,為打入美國主流社會掙扎,現在則是整個意識形態大轉變,大家都努力在保存自己的文化。

以前不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的身份也不認同,總覺得白人比較優越、比較有錢,想要去討好迎合他們,而鱸魚也受到李安的啟發,發現真正的大師級智慧,就是要原汁原味的呈現,這也是矽谷文化給我們最重要的提醒。

 

📍【本集結語】#213 異類矽谷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讓你更了解美國矽谷的文化,我其實在聽鱸魚大哥分享時特別有感覺,美國近幾年很流行一種文化叫做 WOKE ,woke 本身是醒來的意思,現在則被翻譯成覺醒,所以你可能會聽到有人說他很 Progressive、很 woke 。

意思就是說他是覺醒派、進步派,比起買高檔名車或豪華別墅,這群人更喜歡買環保腳踏車,使用永續建材蓋出來的房子,甚至可以說買名車已經落伍了,現在正夯的,是更天然、環境友善、自然,且進步的生活方式。

我個人也覺得這種意識形態滿有機會在台灣流行起來的,與你分享,假如你對拓展自己的國際觀感興趣,也歡迎你來參考我們與風傳媒還有華爾街文化的 VVIP 訂閱方案,訂閱之後,你可以獲得:

  • 風傳媒零廣告的精選文章
  • 華爾街日報的中、英、日三語獨家授權內容
  • 免費參加美國華爾街日報所舉辦的線上趨勢論壇、菁英沙龍等線上活動
  • Zoey 的親筆簽名書和手寫明信片或是 AHC 保養品

華爾街日報是一個專門為菁英決策階層的人所設計的內容,從國際經濟脈動、世界政局、投資動向到科技趨勢、企業管理等資訊,都是華爾街日報最主要在分享的題材,這次的訂閱方案非常超值。

我們從原價一年將近 14,000 的價格,談到一年訂閱方案只要 4,000 元台幣有找,等於一天不到 15 元台幣,就能夠享有華爾街日本的精選授權內容,如果你對這個訂閱方案感興趣,請點下面的連結到方案介紹頁來看詳細內容,一起來提升自己的國際觀與競爭力,朝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

👉👉 立即了解

 

 

📍【本集聽眾回饋】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分享,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我也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請點此連結),我們在社團裡討論很多有關遠距工作、自我成長,以及個人品牌經營的內容,你只需要填寫完成申請表單,就可以加入我們的社團大家庭中!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領先時代

【老同學回娘家 EP11】Mr.K 領先時代 :活用數位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迎你來到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這集我們邀請的是 Mr.K 領先時代

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邀請了 Brand Your Life 的優秀畢業生來分享他們在個人品牌經營上的實戰經驗與歷程,也希望讓你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透過時間、技術、資源的累積,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設計出你理想中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這些老朋友們,歡迎回家!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Brand Your Life 課程介紹】

Brand Your Life 是一套教你用自我探索與個人品牌打造獲利模式的線上課程,課程會透過主題選擇、市場差異化、內容產製、商業模式設計到行銷方式等 8 大單元,一步步帶領你從無到有的建立自己的品牌,讓你用熱愛的事物賺錢,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工作,歡迎點擊下方圖片了解完整課程資訊。

Brand Your Life

📍【品牌介紹】 Mr.K 領先時代  

領先時代

我是老 K ,是一個蠻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物的人,以前曾經玩過音樂、當過吉他老師、到過餐廳駐唱,後來覺得舞臺實在太現實了,就跑回去當軟體工程師, 2019 我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叫做領先時代,發展到現在是一個 人的小團隊。

我們主要會一直研究各種數位工具、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去年我也有開設一堂線上課程「Notion 實戰課程:打造專屬數位工作術我們也會舉辦線上訓練營,未來也會持續深入研究生產力,把自己實踐的成果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空閒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呢?

我很喜歡看五分鐘講電影,就是因為時間太少了,但是我又很喜歡看電影,透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劇情。

 

最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樂動心旋律,覺得那部電影蠻感動的,又跟音樂有關。

 

初戀是什麼時候?

19 歲,但是那個女孩是從國中就認識,一直暗戀到大學才在一起。

 

疫情結束之後有沒有最想要去哪一個國家?

日本,聽說小時候我去過兩次日本,但是我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想去洗刷一下記憶。

 

如果一輩子只能吃巧克力或者 cheese ,你會選哪一個?

絕對是巧克力。

 

推薦一個近期或是一直以來都蠻喜歡的一間餐廳?

這應該算小吃,台中有一家叫資豐美食,從小吃到大,就是炒麵、豬血湯那些。

領先時代

有沒有自認為蠻特別的特質或是超能力?

我身邊朋友都會說我有讀心術,因為我能夠透過這個人的表情跟他前面講得話,猜出他後面到底想表達什麼,然後直接把他點破。

 

壓力大的時候都喜歡聽什麼樣的歌?

饒舌,因為自己唱不出來,聽別人唱得出來就很爽。

 

近期蠻喜歡的中文市場的創作者?

PeiPei ( 女子健心室 ),上次跟他深入聊他的理念,覺得還蠻不錯的。

 

你認為什麼樣的人適合來做個人品牌的創業?

有理念,想要透過擴大影響力,分享給更多人的人可以來做個人品牌,當然,做個人品牌的特質應該是不容易放棄,願意為了一個目標,不斷去解決問題的人。

 

當初為什麼會開始來做個人品牌?

一開始只是想要記錄自己當工程師的過程中學到的技術,於是開始寫 blog ,寫著寫著就發現原來這個東西可以變成一個品牌,所以就建立了我現在經營的網站跟品牌。

 

目前的個人品牌變現模式有哪些?

聯盟行銷、線上課程,還有定期舉辦的線上訓練營。

 

如果回到經營個人品牌的一開始,有沒有希望早一點知道的事情?

要多多挖掘自己的理念,理念要夠強大到可以支撐自己,還有那些追隨你的人,以及保有堅持,不要為了過程中的蠅頭小利,走偏了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領先時代

平常是怎麼收集有關個人品牌經營的靈感跟資料呢?

想到什麼就會記在手機備忘錄,特別在洗澡、洗碗跟曬衣服的時候會有超級多靈感,要把握這些靈感乍現的時刻,最終再把它們轉換成完整的內容。

 

當初是怎麼認識還有加入 Brand Your Life ?

2020 年底,那時候我經營品牌大概一年半,感到蠻迷茫的,雖然成效都不錯,但是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想說把自己歸零,加入 Brand Your Life ,透過最前面一步一步的引導,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還有方向。

 

那個時候卡住的關卡是什麼?

經營個人品牌有很多的方向跟主題可以選擇,但經營成效很好的主題不一定是你自己熱愛的,所以我覺得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感到有點迷茫。

 

上完 Brand Your Life 之後,有沒有覺得蠻特別,或是個人蠻喜歡的地方?

我自己最喜歡的其實是最一開始,我覺得 Brand Your Life 可以把個人品牌創業的市場,系統化成各種模塊、領域,讓大家可以去選擇自己要嘗試的項目,我覺得是蠻厲害的一件事情。

 

你覺得 Brand Your Life 特別適合什麼樣的人?

剛開始經營個人品牌的新手們都會很需要一套系統化教學,所以 Brand Your Life 蠻適合你想要一步一步,邊打造品牌,邊探索自己的興趣或專長的人來進行嘗試,也可以透過課程來認識更多也在這個領域打拼的人。

 

經營個人品牌的初期,有沒有遇過收入不太穩定的時候,如果有,是怎麼調整跟度過的呢?

因為當時不是全職經營,所以我是自己邊接案,邊利用空閒時間經營,初期如果想讓心情平穩一點,建議從兼職先開始嘗試,真的收入穩定後再開始全職經營。

 

有沒有遇過身邊的人不看好或者反對你做個人品牌?

我的家人都超級支持我做個人品牌,甚至會一直提醒我要往哪去,之前有去一場大學的聚會,全部的同學都以為我在做直銷,感覺每天充滿正能量,一直在分享新的東西,那時候我應該是直接放棄解釋。

領先時代

經營個人品牌期間覺得自己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

找到夥伴一起去實踐理念,一開始都會覺得個人品牌一定要自己是自己的品牌,想要獨佔一個領域,或是變成最厲害的那個人,但其實個人品牌是可以聯合其他跟你共同理念的人一起經營,就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去發揮影響力,影響更多也喜歡這個領域的人。

 

改變你人生的書是哪一本?

深度工作力,每次都會推薦給朋友,因為現在資訊太爆炸了,它是一本可以讓你學會怎麼在這麼多資訊的世界中,好好跟這些資訊相處的一本書。

 

有沒有很尊敬或是很崇拜的人生榜樣?

我爸,他是做生意的,經過很多風雨,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放棄,覺得很厲害。

 

如果今天不做個人品牌,你覺得你現在可能會在做或想嘗試什麼工作?

做個人品牌之前,我理想的人生就是白天寫程式當工程師,晚上去餐廳駐唱,如果不做個人品牌,可能就會過著那樣的生活,或者去嘗試更多新東西吧。

 

📍【工商時間】 Mr.K 領先時代 

最近老 K 的團隊開始了一個計畫叫做「領先時代數位週報」,他是一個免費的電子報訂閱服務 ( 點這試看 ),希望讓團隊的四個成員都可以通過這個週報,跟大家持續分享許多數位工具以及生產力的方法,這些東西都是老 K 和團隊成員們在生活中實踐後,真實的體驗和分享。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訂閱這個週報,多多回信跟老 K 和團隊們聊天,團隊非常缺大家的疑問,或者就是跟團隊好好的聊天,認識他們喔!

 

📍【本集結語】

非常感謝你收聽我們這次的佐編茶水間 2022 春季特別節目:老同學回娘家,我們這套課程目前已經有超過 2000 位學生,也會在 2022 的 7 月 1 日正式滿三歲。在教導這套課程的路上,我和許多學員變成有私交的好朋友,也看見許多人的人生大轉變。

有人成功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創業,有人終於完成出書的夢想、持續創作,更有同學在這套課程中認識另一半,結識了美妙的緣分,對我來說 Brand Your Life 不只是一套線上課程,更是成就今天的我的重要元素。

我們也即將在 2022 的 Q3 推出全新的教練計畫,帶你一起設計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我這裡會搜集一個 waiting list ,如果接下來真的要 Launch,我會先把名額給這些有來報名等待清單的人。

👉👉 加入佐編私塾殿等待清單

 

如果你也能夠加入這個課程的大家庭將會是我的榮幸,只要你相信,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真正熱愛的人生,也許下次回家分享的就是你喔!

Love,

Zoey + Team

如果你聽完這集節目,覺得對你有收穫,我也想邀請你到 Apple podcast 按下訂閱按鈕,並且幫我打星評分留言,留言時也希望你告訴我你在聽的是哪一集(集數),以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集的什麼內容,如果能夠清楚描述,對我和這個節目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免費1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 如何幫助你達成新年新希望?做好這 3 點提高目標完成率

一年的尾聲,都會升起一股年度回顧的氛圍,年初的目標是否都達成了呢?根據今周刊的調查,有 80% 的人的新年目標會在 2 月就宣告失敗!要想達成新年目標除了需要強大的毅力,也要懂得運用 設計思考 來好好的作事前規劃。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由史丹佛大學「人生設計課程」的知名教授 Bill Burnett 和 Dave Evans 的共同著作「 Designing your Life」這本書中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教你如何用設計思維來規劃你的新年目標,讓你的目標能夠撐久一點 XD。

設計思考

什麼是 設計思考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個從人的需求出發,去解決各種問題的一種方法論,通常用在商業上比較多,而它的步驟大致分為 5 個:

  1. 同理: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2. 定義:把從各處蒐集來的資訊做整理,定義出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3. 發想:透過各種方法發現可能的解決方案。
  4. 模型:製作測試用的模型。
  5. 測試:把模型丟到市場上,根據回饋作修正。

但是我們大多都不是商業人士,訂目標這件事大多是為了自己,沒有什麼市場的干預,那要怎麼把設計思維應用到制定新年目標上呢?我們可以把上面這 5 點稍微修改一下,變成下面這樣:

  1. 同理: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我們自己想達到哪些目標?
  2. 定義:把從各處蒐集來的資訊做整理,定義出我們哪些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3. 發想:透過各種方法發想可以達到目標的方式。
  4. 模型:制定一個初步的執行計畫。
  5. 測試:實際執行這些計畫,並根據實際狀況調整目標。

基本上我都是用這樣的架構去規劃我的新年目標和整個人生,因為每個步驟其實都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但文章的篇幅有限,所以我接下來會著重在大多數在設計的時候常犯的 3 個錯誤,以及要注意的 3 個重點。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 常犯的3個錯誤

在「Designing your life」書中提到,人們經常會在打造理想的生活的過程中,不小心犯下以下 3 個錯誤,導致朝向不對的方向努力,甚至根本不願意展開行動,究竟是哪 3 個錯誤呢?

#1 一味追求熱情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鼓吹要追求熱情、找到興趣,如果你還沒找到,那你就是要繼續埋頭苦幹,直到找到它為止,這無形中也造成了許多人的壓力,覺得自己到了某個年紀卻還沒找到熱情,好像就是件很不應該、失敗的事情。

不過事實上,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統計,在美國大約只有 20 % 的人從小就有很明確的熱情,長大成人後依舊在往小時候的方向前進,而剩下的 80% 在人生的大多數時間都處在迷茫的狀態,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更改這個熱情,或是同時想要追求好幾個熱情。

雖然這個統計是在美國做的,但我相信放到台灣來也同樣適用,尤其我們傳統的教育環境總是告訴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出了社會後又要馬上要我們找到熱情,這豈不是太不合理了嗎?

作者認為,必須先找到人生的熱情,才能找到理想的生活,這個定義只能套用在少數的幸運兒身上,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與其遵循這麼嚴格的規則,不如把重點放在:

我的人生可以有很多興趣,有很多版本,我可以同時擔任很多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享受不同的故事。

 

#2 想找到「最好的自己」

我們總是想要找到一個「最好的自己」,可是你到底該如何定義「最好」?我們常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你在追求最好的同時,其實也拒絕了更好,你的人生好像就已經到了一個終點,不會再進步下去了,但人生是一個階段性,不斷改變的過程。

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很棒,不代表在小六時也會很棒,你成為全校成績最好的國中生,不代表你也會是個成績最好的大學生,此外,每個人都會同時有很多身分,例如你雖然是最好的員工,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伴侶。

況且,在每個身分、每個階段,你又該如何去定義在那個當下的最好?即使你是你學校成績最好的,但跟其他學校比,可能就又差了一截,考卷的難度也不一樣,永遠會有更高級的學校、更難的考卷,你是比不完的。

人生不管做任何事,都很難有一個共同的基準點,既然沒有基準點,比較就是沒有意義的,既然比較沒有意義,也就沒有所謂的最好。

與其追求最好,不如成就更好。

 

#3 以為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很多人常常會說:「我太年輕了,不適合創業」,或是說:「我年紀太大了,已經過了冒險的年紀」,年輕也不行,老了也不行,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是你最好的時機呢?

人是一個群體動物,我們會對「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這件事感到恐懼, 20 幾歲別人都在打拼,你卻待在家吹冷氣、玩遊戲;30 歲身邊的人都結婚了,你卻還是母胎單身,一旦過了某個年齡區間,如果還沒做到,好像我們在這件事上就失敗了,就覺得之後好像也不用做了。

相信大家都有在路上騎車的經驗,當你騎著車前往你的目的地的路上,身邊會有很多車跟你騎在同一條路上,有時甚至別台車會突然加速超過你,或是在某個路口彎向了另一條路,因為它的目的地跟你不一樣,但你從來都不會因為被超過而生氣,或是想要追上別人走的那條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行程表,這份行程表該長成怎麼樣,沒有人有任何權力來幫你定義,今天要認真一點,明天要休息一下,全部都可以由你自己決定,我們應該對生命保有更高的彈性,大家都在 30 歲結婚,不代表你也要跟別人一樣在 30 歲隨便找人結婚。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速、路線去慢慢到達你的目的地,雖然傳統認為的「好路」看起來安全,但不代表選擇不同道路,導致某些人生成就晚了一點的人就是瘋子,人生很難找到最好的時機,只要當你想做,任何時間點都是好時機。

有句話說:「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此時此刻,就是你人生中最早的時候。

只有更晚,沒有太晚,現在就去做吧!

建立死忠鐵粉

用設計思考規劃目標時的 3 個重點

現在你知道了在用設計思維時要避免的 3 個錯誤,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用設計思考規劃目標時的 3 個重點。

#1 不要寫下不實際的願望

每次要寫下新年目標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充滿雄心狀志,寫下一些看起來很偉大的目標,例如我要每個禮拜上健身房 3 天,每天讀英文 1 個小時,但就像開頭說的,大概兩個月以內,你就會發現這些目標困難重重,完全不像當初想像的那樣美好。

我們人對一件事不可能永遠都處在 100% 有鬥志的狀態,就算你再怎麼喜歡做那件事,這是你必須要知道,也要接受的事實,當你了解到這一點,執行目標的過程中發生的困難、無聊,就只是達到目標過程中的必經插曲。

不要想著到了新的一年,所有上一年累積的問題就可以全部迎刃而解,在規劃新年目標的時候,記得要用中立的態度去審視過去這一年裡發生了什麼事?今年我可以怎麼做來優化過去不好的部分。

 

#2 不要訂出非真心的願望

你可能在想:「我怎麼可能會訂出自己不想要的願望呢?」,但其實我們都容易不知不覺被外在環境影響,而許下了看似「想要」,但其實根本不「需要」的願望,例如下面這些:

  • 我要變白、變瘦
  • 我想要一台新手機
  • 存錢買一台 Gogoro
  • 練出翹臀與腹肌

這些願望看起來很正常,但你是真心想要變白、變瘦嗎?還是只是你覺得達到這些目標就能「改變他人對我的想法」,如同第二點錯誤提到的,我們很容易被社會所定義的「最好」影響,但這些最好和自己內心所渴望的,常常會不盡相同。

如果想要買 Gogoro,是因為你對這台車的品牌故事、企業理念都非常認同,買了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或是你對它的功能、設計都非常有研究,所以使用它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那這就可能是你發自內心的願望,當你完成了這個心願,就會感受到所謂的「意義」。

反之,如果想買 Gogoro 是因為身邊的人都有,想要透過有 Gogoro 來融入團體,讓別人覺得你跟我們一樣,但你卻對 Gogoro 沒有任何認同感,那就算你真的得到一台 Gogoro ,可能也只會開心一個禮拜,然後又要再尋找下一個能讓你融入團體的媒介。

我們很常會為了「取悅他人」而去做一些非真心的事情,這件事如果沒有做自我覺察,其實是很難發現的,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達成某些願望後,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那很可能這些願望只是在滿足「社群認同感」,而非「自我認同感」。

 

#3 別過度追求時機

時機這個東西我們在上面已經聊過了,這邊就不再贅述,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允許,只要你想做,現在就可以開始做些什麼,甚至也不一定要等到跨到新年的這個時刻才要做些什麼。

 

設計思考急不得

在設計思考中,我們最怕著急,著急會讓我們不小心被外在事物誤導,把焦點放在錯誤的問題上,沒有足夠的耐心來體驗過程、享受結果,新年目標會失敗的原因千百種,但就跟設計理想生活一樣,我們要不斷去思考:

  • 如何定義目標?
  • 定義後要怎麼 break down 成執行計畫?
  • 要怎麼追蹤目標的進度?
  • 要怎麼持續對目標有動力?
  • 要怎麼修改計畫與增加目標的彈性?

每年設定目標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每年只要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好,當每年都有達成,你就會對設定和執行目標愈來愈有自信,完成率也會變高,你也會越來越靠近理想中的自己,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Zoey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