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是什麼

設計思考是什麼?運用時注意這 3 點,讓你人生不再迷惘

現在閱讀的是我為「設計思考」這個主題特別製作的系列專題,叫做我的人生設計幕後花絮,你聽過設計思考嗎?設計思考是什麼?它是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我希望可以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帶你非常完整的走一遍我從沒在外面分享過,但卻默默執行將近十年的人生設計史。

 

 

第一次認識設計思考

我從小就發現自己對藝術很有興趣,所以在高中時儘管成績不太好,我還是選擇去唸了專科學校,藝術相關的科系很多,不過最後成績放榜,我卻選了室內設計這個我一點概念都沒有的科系,單純因為我覺得它很酷!好像可以把家裡打造的很漂亮,我就這樣成為了設計系的學生。

幾年下來,我覺得我不討厭室內設計,但也沒有到超感興趣,不過因為學校紮實的培訓,我打好了非常好的設計底子。設計跟藝術不一樣,藝術主張沒有框架的表達自我,而設計則充滿目的性,我們必須知道做這件事情的意圖、理念、期待的結果是什麼,進而去繪製出一張可以到達終點的地圖,並且想辦法用各種工具來到達,

在某堂高中的設計課,我從老師的口中第一次聽到了「 設計思考 」這四個字,這也是我第一次和設計思考的相遇,但那時的我跟多數人一樣,沒想過可以將所學應用到自已的人生,所以也沒有繼續的深入研究設計思考,就這樣上了大學。

在選大學科系時我想給自己不同的選項,我考慮過工業設計、平面設計、金工設計、商業設計等,最後我選擇了服裝設計,原因還是因為我覺得它很酷!另外就是我朋友也考上了同一個系,並且鼓勵我去試試看,於是我就這麼踏入了服裝設計的領域。

免費 女人穿著灰色的長袖襯衫和黑色的黑色底裝,坐在灰色的木製野餐桌上,朝著平靜的水面白天 圖庫相片

讀了一兩年後我又遇到了跟室內設計一樣的問題,不討厭卻也不感興趣,這讓我陷入了很大的迷惘,每每想到未來和工作,似乎就會突然有什麼大石頭壓在我的心上。我求助無門,但也不想就此被困在原地,如果用找對象來比喻,當時的我所知道的自救方式,只有為自己增加的相親數量。

我期待透過認識更多的相親對象,就更有機會遇到一個看得上眼的,後面的感情都是可以在培養的,我覺得職涯也是一樣的。但我當時完全沒有想過也許我應該要讓自己先自由自在地談戀愛,不用那麼急著步入婚姻,也許比起確保未來有沒有人結婚,我更應該要先花時間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後來我常到書店讀一些跟職涯有幫助的書籍 ( 這是我過去從來不會翻的類型 ),某天我看見了新書專區有一個不怎麼明顯的封面,叫做「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這個書名讓我感覺那一刻全身上下都重新活了起來!我非常興奮、激動地把書拿起來翻閱,翻沒幾頁我馬上就意識到:

「 這不就是老師一直教的設計思考的概念嗎?所以作者的意思是說,作為一位設計師,我可以,設計我的人生嗎? 

這個念頭一浮現,我就二話不說地把書拿去結帳,我感覺自己發現了新世界,我不再專注在自己還可以跟誰相親,而是去思考:「 我想要選擇怎麼樣的對象 」,雖然只是這麼小的一個想法改變了,但我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就不一樣了!

免費 一起, 同學, 多樣化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圖庫相片

設計思考是什麼

就維基百科的解釋,設計思考是一種創意思考,並強調「以人為本」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去網站上查設計思考,會發現有很多種理論和不同的名詞,而最常見的就是「思考五原型」,這五個原型分別是:

  1. 發現問題
  2. 定義問題
  3. 市場調查
  4. 製作模型
  5. 測試執行

每個環節都有其核心價值和作用,只要照著這 5 個步驟依序執行,就可以無中生有出一個全新的東西,例如新的衣服款式、新的手機型號,甚至是你的夢想生活!假設你是一間帽子店的老闆,有位客戶需要你幫他製作一頂全新的帽子,套用上面的流程,設計思考的過程可能會長得像是這樣。

  1. 發現問題:為什麼客戶需要這頂帽子? ( e.g. 用途、場合 )
  2. 定義問題:客戶說近期要參加一個有 dress code 的活動,需要戴上「華麗的」帽子出席。
  3. 市場調查:了解客戶對於「華麗帽子」的想像。 ( e.g. 顏色、材質、輪廓、線條、風格、裝飾、感覺 )
  4. 製作模型:利用市場調查出來的結果,做出第一頂帽子給客戶看看滿不滿意。
  5. 測試執行: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修改帽子的款式,直到客戶滿意為止。

以上就是設計思考的實際應用和整個流程,簡單來說,設計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我們該前進的目標,以及透過探索各式各樣的工具來知道如何達到、需要什麼來達到這個目標,是一個很有系統的問題解決框架。

設計思考是什麼

設計思考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太過理性,缺乏彈性

到這邊你可以知道,設計思考如果是用在設計新產品上,其實非常好用,但如果要應用到設計人生,那就有一些需要注意和調整的地方了,如果沒有調整直接套用,你會發現有很多卡關的地方。第一個你容易卡關的地方就是在設計人生時「太過理性。

人生不是一條產品的生產線,很難有一套 SOP 的生產流程,也沒有固定的機械工具可以一直用下去,人生是有很多變數的,所以把設計思考應用到人生上時,千萬記得要比設計產品時多一些彈性,不然你會發現很多地方無法進行下去,要懂得因應現實狀況的變化。

 

誤區二:以為人生有明確的終點

再來,設計思考非常重視「以終為始」的概念,也就是先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裡,再往回推算你需要做些什麼。如果只是一個產品,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如果客戶知道他想要的就是一頂華麗的帽子,那就直接走流程把帽子製作出來就好。

但是在設計人生時,我們都不太知道自己的終點是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其實也是我學生時期的心聲,也許有些人幸運一點,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是對於想要的真的是非常模糊,這也是許多人會感到迷惘的原因。

 

誤區三:人生設計只會做一次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以終為始依舊是很重要的,只是在設計人生時,如果太過鎖定在一個點 ( e.g. 要賺大錢、有成就 ),很容易會限縮了自己的視野,就像第一點說到的「 缺乏彈性」,人生不是你做了某件事、得到某個成果後就結束了,它是一趟一輩子的旅程。

也許當你完成了某個目標,你可以暫時休息一下、讓大腦自動導航一下,但也千萬不要忘記,只要你覺得需要了,你隨時可以重新回來,找尋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甚至是隨時換掉你的終點,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為你的人生就只會設計這麼一次!

設計思考是什麼

我對設計思考的新看法

過去我經常將設計思考比喻成鉛筆盒,你的鉛筆盒裡面有原子筆、立可白、筆芯、橡皮擦、螢光筆、直尺等各式各樣的工具,當你愈熟悉設計思考,就像是鉛筆盒的工具愈來愈多,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生涯規劃的問題,都可以從鉛筆盒中找到對應的工具來使用。

這樣的比喻其實隱含著一種解決問題的感覺,好像只要遇到問題,拿出工具解決問題後,我暫時就不會再用到了,這是過去的我對設計思考的感受。但現在的我會覺得設計思考更像是一盒水彩顏料,我一樣有各種顏色的顏料 ( 工具 ),但這些顏料並不是要來幫我解決要畫什麼的問題,而是來幫助我創造出我真正想畫的畫作。

我不需要知道我能夠畫出什麼,我才能開始動筆,我就隨意選擇一個顏料,盡情的在畫布上畫畫,看看最後會變成怎麼樣。現在比起用設計思考來解決問題,我更傾向用設計思考來幫我盡情探索各種人生的可能性,並享受在其中!

 

本文結語

現在回頭來看,我發現當初讓我迷惘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我都用職業侷限了我的人生,我以前對待自己的方式,真的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產品,好像只要把產品做好了,就能出人頭地。

許多人常常在問:「如何解決迷惘?如何擺脫完美主義和低效率?怎麼對於自己的未來計畫感到安心?想學的東西好多,不確定哪個先開始好?完全沒想法又想改變現況怎麼辦?

這些問題其實深究下去,核心都是對於自我的不信任和沒安全感,總是在懷疑自己有沒有做對?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我這樣做會失敗嗎?當我們產生了這樣的恐懼,就會把一切都看成是問題,然後就會想要解決它,但是設計人生永遠是為了你自己。  

免費 伸出舌頭, 友誼, 吸取教訓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圖庫相片

有人說,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如果來做設計思考是為了解決對於未來的恐懼,那解決恐懼變成為了我們種下的因,我們得到的,就只會是更多為了解決恐懼而出現的果,也就是更多等著被我們解決的恐懼。在真正開始踏上生涯設計的旅程之前,我強烈建議你先靜下心感受你為什麼開始這一切?是出自於恐懼,還是單純好奇有興趣?

畢竟設計思考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發現問題,這一系列的節目,我想要仔細的拆解設計思考每一個環節最真實的樣貌究竟是在做什麼?我踢過哪些鐵板?我如何摸索與幫助自己?你現在才發現的事情,往往都不是現在才發生,而是已經發生好一陣子了,現在才被你看見。

人生不是產品,沒有辦法對於過程中所有的品管、時程等都抓得很剛好,出人頭地並不是人生唯一的解答,當你釐清了你的起心動念,就可以正式踏上這段旅程了!

 

佐依 Zoey – 你的生涯設計好閨蜜
Podcast – 佐編茶水間
Website – 理想生活設計
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出版書籍】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

【線上課程】
《遠距工作硬實力》
《Dream To Goal 人生設計思考課》
《Brand Your Life 個人品牌設計課》

【線上服務】
陪跑教練:體驗 30 分鐘免費教練
顧問諮詢:預約一對一 60 分鐘視訊諮詢
品牌健檢:為你的品牌做深度健康檢查

演講邀約、商業合作請來信至:hi@zoeyk.co

不喜歡競爭 的自己是可以的嗎?如何脫離社會框架,找到內在價值

不喜歡競爭 的自己是可以的嗎?如何脫離社會框架,找到內在價值

會不會經常覺得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而且有清楚的方向,甚至家人朋友都鼓勵你往這個方向前進,可是你一直感覺這不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你 不喜歡競爭 、無法融入大環境,因此感到很迷惘。

今天我們邀請到知名藝人袁艾菲來到茶水間,和我們分享許多藝人不為人知的辛苦,以及他在這條路上是怎麼向內探索、認識自己的?又有哪些關鍵事件,讓他慢慢的看見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呢?希望他的故事能對迷惘的你有所幫助。


 

本集來賓資訊

🔸袁艾菲:FacebookInstagram

早期藝名迅猛龍,2008 年因參加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而出道;同年演出個人的首部影視劇作《光陰的故事》。2009 年開始擔任《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工作。

 

要如何舒緩不喜歡競爭帶來的迷惘

艾菲提到,剛踏入演藝圈的他,相較於同期加入演藝圈的夥伴,他比較像是一位邊做邊找目標的人,所以先後做了外景主持、棚內主持、模仿秀、綜藝節目等嘗試,後來轉換跑道去拍戲當演員,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艾菲發現自己對拍戲還蠻有興趣的。

相較於每個人都想著如何踩著別人頭上往上爬的演藝圈,演戲一旦被選上了某個角色,大家就是一個團隊,拍攝時都會想著要如何互相幫忙,才能讓這齣戲看起來很精采,這樣的氛圍讓艾菲非常的著迷。相信不只是演藝圈,我們一般人的職場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每個人只要進入新的職場,就一定會感受到一些競爭的氛圍,可能是某個專案有很多人搶著要做、有個升遷加薪的機會大家搶著爭取。但很多時候,我們付出 100% 的努力,卻不一定會獲得 100% 的收穫,這種無法確定投報率的狀態,就會讓我們感受到壓力。

艾菲也分享到,我們要學著自己去消化這些壓力,因為演員比較像是接案的形式,收入上會比較不穩定,所以他也有嘗試經營自媒體,透過發展其他領域來減少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性,另外他也提到,自媒體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可以自由分享的平台。

如果你也不喜歡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但又無法立刻脫離當下的環境,或許找些不同的事情來做,例如找一份斜槓事業,或是有一個可以自己發聲的平台來紓解這些壓力,相信就可以稍微平衡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不喜歡競爭

嘗試去釐清自己不喜歡競爭的原因是什麼

艾菲提到在當演員的時候,總感覺一直有個力量在推著他往不喜歡的方向前進,讓他有段時間對不喜歡競爭的自己感到懷疑,例如如果選角沒被選上,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不夠積極上進去爭取?但遇到現在的先生之後,艾菲開始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整件事情。

他領悟到,當沒有被選上,有時只是這部劇、這個角色的需求跟自己沒有配合到,但不代表自己不好,釐清這一點之後艾菲就開始不再那麼嚴苛的責備自己。跟先生到山上居住後,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競爭的原因。

當我們腦中產生一些與這個社會價值觀不符的想法時,我們總會先責怪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有問題?但其實你不孤單,相信有很多人都跟你有類似的想法,但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找到平衡,要做到這點的前提就要先嘗試去釐清自己不喜歡競爭的原因是什麼?

可以透過冥想、接觸身心靈,或是與人聊聊的方式,慢慢去挖掘自己內心在乎的到底是什麼?進而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的方式。

 

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內在價值

艾菲分享他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來檢視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歡表演,還是想用演戲的方式,在演藝圈找到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經過一番思考,少數比較確定的事情是,艾菲認為自己喜歡表演,但是很討厭表演帶來的其他雜事,自己目前也沒有特別想要克服。

另外他也在某堂心靈課程中發現自己有一種莫名的正義感,那就是想要讓這個社會知道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用社會地位、金錢還有成就來衡量的」,只要發現有人用職位來去不尊重底下的人,艾菲就會異常的憤怒,甚至站出來替他講話。

於是艾菲開始在思考,要如何用現在的身分、別人對自己的定位來幫助這些人,例如分享自己曾經被救贖的故事,慢慢地從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內在價值,從迷惘中脫離出來。不管未來會不會再度迷惘,起碼這條路已經開始了,許多的可能性也就延展開來了。

不喜歡競爭

本文結語

我記得剛入職場時,就經常覺得自己對升遷、多賺點錢這類事情不感興趣,因而讓別人容易覺得我好像沒有上進心,10 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慢慢了解到對我來說,比起工作,生活更加重要。可是身處在一個需要高度競爭的環境當中,前者的做法是再正常不過的。

可是內在的價值觀會不斷的告訴自己我不認同、不喜歡這種方式,但為了生存我們的頭腦可能會嘗試去說服我們喜歡它。因為只要喜歡就可以減壓、過得更開心,然而去適應環境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面對不喜歡競爭這樣的迷惘,有人能夠適應的很順利,可是有些人會持續對抗。

我們的身體、大腦會用盡各種方式讓我們聽見、看見內在的真相,那是一個你無法解釋可是卻真真實實在大聲說話的內在聲音,如果你也正經歷迷惘,邀請你找時間靜下心感受一下那個聲音,聽聽你的內在究竟想對你說些什麼,或許那就是你突破迷惘的契機喔!

 

【 更多 Zoey 的資訊 】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人生使命長什麼樣子

【 我,是誰? EP.6 】Purpose 不是職業!人生的「使命」長什麼樣子?找到它是什麼感覺?

週我們聊到在自我探索旅程中獲得的禮物,其中也聊到了人生意義。今天,我們就會從這個主題延伸,去聊聊找到 人生使命長什麼樣子 ,什麼感覺?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預約 Life Coaching 體驗諮詢:對生命教練究竟在做什麼很好奇嗎?邀請你體驗一小時的教練談話!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本集綱要】EP6 人生使命長什麼樣子 

N:當我在想這件事情時,世界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全世界就只有我一個人在想這個問題,我拋出這個問題是不被歡迎的。當時覺得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在幹嘛,如果有這種本質上的疑惑時就會顯得很弱。現在回頭看當時是沒有人跟環境可以好好討論這件事的。

N:意義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感受,那是一種意義的匱乏,那時候的我覺得 purpose 是一件事情,意義是與有沒有 purpose 所產生的感受,有 purpose 就會感到充實、有意義,沒有就感受到很匱乏、無助。所以我開始找我的 purpose,過程中也的確有收穫。

N:我花了好幾年很專注在修煉那些不停出現的課題,過程中我似乎就把 purpose 給忘了,直到有一天看書裡提到了 purpose 這件事情,在那一瞬間我就突然看到答案了,有一種「我終於看見了!」的感覺,那個感覺就是平安,開始可以跟自己內在某個很深層的部分連上了。

 

N:我感覺像是看到了一幅畫的全景,因為更多的 allowing 和 trusting,那個一直需要證明自己的聲音經過多年的練習比較小聲了,我終於有餘裕可以看見這個連結,我不會說發生的關鍵是因為我看了那本書,真的是因為前面幾年的累積後某天看到這本書,才發現它一直都在那裡,然後我終於跟它連上了。

N:它不是職業也不是工作,本質上就不是可以被找到的東西,它是一個方向、一種不拘形式的表達,外在看起來雖然非常不一樣,但我會覺得它們是指向同一個核心,而在看見了之後,我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有沒有跟這核心對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全部都是 on purpose with me。

建立死忠鐵粉

N:很多時候我又會走回老路,但只要回想到自己的核心,就可以像船錨一樣把我自己帶回來,同時我也理解到如果以「我要找到 purpose,非找到不可」這樣的 mindset,基本上會很難找到。

N:我現在的生活表面上來看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經驗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以前總會一直在想未來,下一步要怎樣?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倒推回來現在要怎麼執行?我覺得很大的不同是,我現在的感受都在每個當下,不擔心未來或結果怎麼樣,都深深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

 

N:purpose 不是被找到,而是因為自己的意識狀態提升了,所以看見了,如果急著要找到 purpose 才會有方向和意義感,我想邀請這樣想的人先去找到自己底下匱乏的課題是什麼,那才是真正的功課。

N:最終 purpose 出現的模樣會很簡單,如果我有機會回去提醒我自己的話,我會想說外在的尋找很棒,但同時內在的覺察、修行、成長也非常重要。到最後某個 moment 它就出現了,而那個出現會來自於非常真實、深層的自己。

 

📍【本集結語】EP6 人生使命長什麼樣子 

不知道這集的節目,是否有帶給你一些悸動,觸動到你的靈魂呢?你不孤單,你在經歷的這些看似沒人懂、沒人能聊、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我們都能共感,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如果你想要展開更深層的對話,也邀請你與我的生命教練預約談話,體驗 Life-coaching 的魅力,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Natasha 的資訊與預約方式。

👉👉 對 Life Coaching 好奇嗎?預約 Natasha 的教練體驗諮詢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Music Credit –

  • At This Moment – Infinity Ripple
  • Astra – Victor Lundberg
  • Summer Memories – Gavin Luke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 我,是誰? EP.4 】看見自己內在最深層的恐懼,然後呢?怎麼與你的黑暗共存?

迎來到佐編茶水間全新的節目企劃【我,是誰?】,上週聊到面對自己的課題,其實也是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這也是許多人不敢踏上自我探索的主要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共存的狀態,如何讓自己更加舒適、更加自在?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預約 Life Coaching 體驗諮詢:對生命教練究竟在做什麼很好奇嗎?邀請你體驗一小時的教練談話!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本集綱要】EP4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N:它們可能永遠都會在那裡,沒有所謂 100% 解決後就不再感受恐懼的階段,至少我是沒有經歷過的,對我來說它還是以天為單位出現,但不同的是我並不害怕,我覺得成長並不是把恐懼殲滅,而是知道該怎麼樣跟它和平相處。

N:課題就是個愛擔心的老友,從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課題到我可以跟恐懼和平相處至少花了 8 年,頭 5 年可能是第一階段,我很急於知道我怎麼了?我要怎麼辦?是非常以頭腦去主導的過程,特別是對我這種人來說。

 

N:焦急跟沮喪的混合,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後來對我來說蠻關鍵的轉折是遇到 coaching,它讓我開始很細緻的意識到內在的聲音,開始去理解它底下的善意,它還是想要幫助我獲得愛,只是用比較跋扈的方式,它也只知道這種方式,意識到了這些後我就由衷的出現了一股感謝的感覺。

N:這股感謝完全不是由腦子控制,而是在看見和理解後本能出現的愛的感受,從那時我就知道我進入另外一個領域了,下次恐懼再出現我就知道老友來了,喝杯茶聊聊天,大家和平共處。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Z:我覺得 coaching 幫助我很多,其中令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的是 Natasha 說能不能去練習「be okay with unknown」,就是不知道也沒關係,但那時的我聽不懂,我以前就是找出解決方案,然後制定計畫並執行,最後達到目標的執行方式。

Z:但被說不知道也不是壞事後我就瞬間覺得我好無助,有個感受是覺得我是不是沒用?我就只知道這麼多方法,還自以為是的認為所有世界的問題就是這樣子解就對了,於是心中出現很多慌亂跟焦慮,然後一直在咀嚼這句話的意思。

建立死忠鐵粉

Z:後來 coaching 暫停了一個月,我在這期間做了很多的冥想,不再刻意要自我成長,後來某天早上起床後有了很奇妙的感覺,覺得今天有些東西不一樣,各種思考後我心裡產生了一個結論是:「前方是未知的,但我現在很快樂。

N:在那一刻才突然覺得不知道反而更好,它是一種無限制的驚喜。我常常覺得成長的重點倒不是課題的解決,而是常常能夠有意識地發覺自己在 control、自己在匱乏,然後選擇走回去相信一切本來就是足夠完整的,這個意識跟轉換對我來說是成長最關鍵的練習點。

 

N:這個相信和感受並不是要被說服的過程,而是需要被熟悉的感受,說服可能會需要論證,論證就會需要一直找證據來佐證,但那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滿足,每個人都有他的道理。

N:成長並不是用腦子思考計畫、執行的過程,在辨認課題時會有腦子的部分,但辨認完之後思考就可以稍微站到旁邊讓感受進來了,感受一直都知道你我本來就是完整且有價值的。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N:後來我漸漸理解要懂得暖要先從冷開始,要懂亮要先從暗開始,我生活上很多物質條件我是很感謝的,但我在主觀上非常缺乏愛,這是最能讓我好好學會愛是什麼的初始設定,可以有很多層次去感受和體驗,每個都是善意的安排,這整個就是叫做生命這回事。

Z: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那段迷惘的時間真的每天都是垂頭喪氣,可是當你能夠漸漸從隧道開始感受到一道光浮現出來的時候,就會開始有些頓悟,然後就是收穫的開始。

 

📍【本集結語】EP4 內在最深層的恐懼 

不知道這集的節目,是否有帶給你一些悸動,觸動到你的靈魂呢?你不孤單,你在經歷的這些看似沒人懂、沒人能聊、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我們都能共感,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如果你想要展開更深層的對話,也邀請你與我的生命教練預約談話,體驗 Life-coaching 的魅力,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Natasha 的資訊與預約方式。

👉👉 對 Life Coaching 好奇嗎?預約 Natasha 的教練體驗諮詢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

 

Music Credit –

  • At This Moment – Infinity Ripple
  • Astra – Victor Lundberg
  • Summer Memories – Gavin Luke

 

臣服實驗

#264 臣服究竟是什麼?Zoey 近況 Update + 我從 100 天「臣服實驗」挑戰中獲得的生命領悟

聽過 臣服實驗 嗎?何謂臣服實驗?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實驗些什麼呢?今天除了會有我的近況 Update,也會和分享臣服實驗究竟在做些什麼?以及我在前陣子一百天挑戰中所獲得的一些生命靈感。

如果近期的你覺得,一年又快要過完了,感到很迷惘、不知道自己每年都在追趕些什麼?為了什麼而努力?相信今天這一集能帶給你滿多新的觀看生命的方式。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原文網站中,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固定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參加 1 小時個人品牌力免費線上課程:跟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臣服實驗

———————————————–
以下為文字版綱要
———————————————–

📍【本集綱要】#264 臣服實驗     

我想要藉由這個管道,分享三個我收到的聽眾留言,這些留言雖然都短短的,但我深深明白重點是心意 ( Intention ),就像出社會後,會感覺維繫友誼是一件需要主動去做的事情,而主動聯繫發生之前,則是需要先有意願,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意願的產物。

因此我真心感謝願意花時間留言給我,為我加油打氣的你。我知道你的時間很寶貴,我也知道你根本沒必要停下腳步麻煩自己,但當你有這個心意,我就知道對你來說,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我由衷的覺得感恩,也希望你能在這個 Moment 意識到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一個是我最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線上講座,主題為「終結拖延症,用設計思考打造自律體質」,這個講座其實是許多聽眾敲碗說非常希望我講的題材。許多人似乎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很自律、沒有拖延症的人,然而,你應該會發現過去的我很少分享怎麼自律的內容。

因為我一直都不覺得我有特別做什麼來讓我自己變自律,這樣分享出去就是有講跟沒講一樣,然後我有時也覺得,我不太會被拖延所苦,因為真的不能拖延的事情,你就不會拖了呀,例如納稅、不然會被罰錢之類的事情,也就是說,你會拖延是因為這件事情還可以拖,還在可以被你接受的範圍內。

那這就是一個接受議題,不是拖延議題,也就是:「我的確沒完成,但是我接受這個事實,而且我不被這個事實所糾結」,大概是這樣的心情。而終於,我研究出怎麼從設計思考的角度切人,去找到拖延的核心本質,更加的治本,而不是治標而已。

我這陣子也在美國當地加入了朋友的某個非營利組織,當他們的顧問,帶他們做 Podcast 、做行銷,並給他們內容規劃上的指導與建議,而我自己也開啟了全新的教練服務,最近也做得挺開心的,有興趣想了解更多,也歡迎你回到資訊欄來預約免費 30 分鐘諮詢。

👉👉 立即預約諮詢

另外就是在小酒館之後,我邀請了一位非常特別的來賓,和我錄製下一檔的節目,主題叫【我,是誰?】,主要在討論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來到這世上的使命又是什麼?從下一集開始到 2023 年底,我們會由另為一個新的企劃作為 Podcast 的主軸,和你聊聊生命這回事。

生命奧義大哉問,是我今年滿重要的轉捩點跟啟發,我感覺整個人像是灌了全新的操作系統,我的視野,甚至是我的世界觀都變了!近況交代完畢,接下來繼續來分享一下臣服實驗這回事吧。

臣服實驗

你現在所聽到的臣服實驗,決大部分是來自美國作家麥可辛格的書,書名就叫做臣服實驗,這本書是在說作者如何走上他自我成長與靈性覺醒之路,如何在生命中練習「臣服」這件事,以及在他這十多年來實驗臣服的日子中,生命這趟旅程是如何開展。

那麼,臣服實驗究竟是在實驗些什麼呢?我想直接 quote 作者的話:「生命將各種人事物帶到我面前,給我修煉和超脫自我的機會;假如我的「自我」開始抱怨,或當我有負面情緒反應時,我會藉這個機會讓自我離開,完全臣服於生命呈現的一切。

言下之意,臣服實驗,你可以說他是一種靈性、情緒、認知上的修煉,我在測試我能不能夠放下執著、我實驗著是否能不再對我的人生無限掌控,又或者說,即便生活與我計畫、想像的不同,我仍能欣然接受和歡迎這些意外跟驚喜。

聽起來很困難吧?的確,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很擅長執行、擅長規劃的那一類人,對於生活也享受主導權和掌控感,那麼,踏入臣服實驗會非常不習慣,因此非常不舒服。

 

我覺得我在臣服實驗中學到了幾個很不錯的課題,而其中最大的主題就是相信。我要怎麼相信事情跟我計畫偏離,會沒有關係,甚至變成更好的事?我要怎麼相信眼前出現了一件事情,是宇宙的邀請,而非宇宙的試煉?

所以,我想先分享幾個我認為臣服實驗「不是」什麼,然後再聊聊臣服為我的生命帶來的重要啟發。首先,臣服實驗雖然英文叫做「Surrender」,但我覺得它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放棄、投降,你的確是要放下你的執念,但重點是你看待這件事情的感覺

你可能覺得臣服、放下是一種很消極、甚至在擺爛的作為,但事實上,臣服一點也不消極,反而是很積極的選擇與決定,為什麼呢?因為這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主動選擇放下,有意識地為自己做這個決定,會讓你在臣服之後,感受到一股平靜、安心、解脫,甚至是很遼闊跟自由的感覺。

臣服實驗

反之,如果你所認為的臣服是消極的、被動的、擺爛的,那麼你就是逃避了這個選擇,雖然最終你一樣不會面對它,但是你心中並不會獲得那股怡然自得的感受。再來,許多人也會問我:「我要怎麼知道出現在我眼前的這個人、事、物,是宇宙給的一個邀請、機會?還是我真的不想做?我應該拒絕、順從本心?

臣服實驗不是所有來到你面前的機會都要 Say Yes,當你感受到那個你「不知道」的事實之後,你是否可以不執著、不糾結、不庸人自擾的去煩自己說:「這個出現在我面前的,究竟是什麼?我究竟該 Say yes or say no?

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麼並不重要,它可能是機會,可能不是,你可能會做對決定、可能也會做錯,你可能不知道答案、知道了也可能走錯路,即便如此,你是否還能夠不被這種情緒感受給糾纏,相信什麼都可以,什麼都不錯,放下想控制、想知道答案、想要先確定再踏出下一步的慾望。這才是臣服真正在做的事。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話題,我滿推薦你直接去找臣服實驗來看,或者也可以追我在 YouTube 錄下的 100 天臣服實驗挑戰影片,這個概念和意涵,我一時半解也沒辦法好好解釋,但之後的節目企劃中,也會針對這些議題娓娓道來。

👉👉 立即觀看臣服實驗挑戰

建立死忠鐵粉

第一個是我體悟到:「迷惘不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迷人的事」,這是過去的我腦海中根本沒辦法想像的 Concept,現在從我的嘴裡這樣念出來,感覺超難以置信,以前的我會講一大堆話,說著迷惘是一個不好的、要被解決的、趕快擺脫的事情,如何脫離迷惘、找到方向等等。

我發現,這底下訴說著我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我對於宇宙,或者說未知的不信任,這樣的不信任為我帶來了不舒服,過去的我從來沒有去正視跟面對它,甚至可以說我完全是沒有意識的,我很理所當然的認為,迷惘本來就是不好的啊!

因為迷惘很不舒服,不舒服就要去解決,多麽積極的人生呀!所以才說每個人都有盲點,過去的我在教設計思考時,都會請同學特別注意自己有沒有那個很「理所當然」的點,愈是理所當然的,就愈要注意,不過換到我身上,我也有一些自己真的是完全沒發現的大盲點。

臣服實驗

我也不是說過去的我錯了,重點是當迷惘一出現,如果你馬上就為它上標籤,那麼就沒有辦法跟你的迷惘展開對話,沒有辦法看見你的迷惘想對你說什麼、希望你學習什麼,這,才是重點。因此我才說,臣服需要勇氣。

我們真的很難馬上就跟迷惘對話,看看它到底要跟我講什麼,不面對、趕快解決掉,是一種心靈層面更輕易的做法,也是一種逃避的做法,想要正視他、看見他,你需要有勇氣對自己說:「這個迷惘可能不全然是壞事,也許是有些寶貴的洞見想讓我看見,好,我決定待在這裡一陣子。

通常它跟你說的東西,一時之間的確會想反駁,但我覺得我在臣服實驗學到最大的一課,大概就是正念冥想裡教的,不批評、不反駁、不指責、不假設,讓自己待在迷惘的狀態中,對它好奇,甚至覺得有魅力,想要撥開它的洋蔥皮,一層層去看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這是我第一個重要的生命體悟。

 

第二個是我發現:「臣服不是一件理智的,比較像是情緒和感受上的作業系統」,這也跟我過去生活的方式有天壤之別,我一直以來都是腦袋很發達的那種人,如果你也一樣是邏輯思維派,那麼要進入這個世界,可能也會和我一樣,每天都很 Confused,因為你每天都嘗試著用頭腦去理解它。

過去的我也是陽性能量比較發達的人,所以像是跟伴侶溝通,你會跟他講道理,你會嘗試說服他,但這不是他要聽的,他要的就只是一個擁抱,要你說你愛他,他要的是陰性的能量,而不是陽性的理智。我開始發現,我們過去很常講到的抽離,比較像是認知上、理智上的那種放下。

而臣服則像是感受和情緒上的放下,我可以斷開腦的連結,但我斷不開心的連結。過去的我 滿難理解無為而治的本質含義,現在的我發現,它正是陰性能量的顯化,陽性能量通常很大聲,但無為的陰性能量很安靜、很隱晦,它就是在那裡陪伴著你,看著你。

而它的存在,看似沒做什麼,然而,當它消失時,你卻會感受到天崩地裂,很多自然的東西都不招搖,也不會刻意做什麼去不斷提醒你他的存在,主動去做,只是眾多生活法的其中一種,它是被這個世界和現代社會鼓吹與讚揚的一種,而臣服,則是另外一種你可以說是比較冷門,但卻也很強大的方法。

臣服實驗

最後一個是我對「自我 ( 小我 )」的看法,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一開始踏入臣服實驗,也覺得自我好像是不好的事情,好像是一個要 get rid of,不再受這個小我給控制,就連麥可辛格也曾說他早年的冥想,都會想像他把自己的小我關進一個房間,不讓他出來,就是覺得這個小我總是很自私、有很多的意見。

所以要把它變小聲、要忽略它,不再受它影響。我也花了滿長的時間才漸漸看見:「小我其實就是那個膽小怕事且充滿七情六慾的你,它的存在不是來破壞的,而像是過了頭的關切,一個嘮叨、講話難聽的長輩。

它很煩沒錯,但是它幹嘛花這些心力跟你講這麼多?不就因為它其實很愛你,就像你的爸爸、媽媽,嘴巴很硬,可是換個角度想,你能想像你的自我對你不聞不問,毫無關切嗎?你能想像那樣的生活,會變得如何嗎?

我逐漸明白,與其說要不再受小我控制,其實你要做的,就是很簡單的感謝他,但不再受控於他,小我就是努力的想要說服你:「你是他傷痛的來源」,但這從來都不是真相,這只是它想要讓你以為的真相,小我是這樣,有毒的關係也是這樣。

如果是生活中的有毒關係,可以藉由離開來得到緩解,但是小我是與自己的關係,斷交與離開其實是更輕鬆的做法,真正難的且真正需要勇氣的是面對及和解,所以,我也走了這一遭,而我真心覺得這條路太精彩,真的走得太值得了。

我絕對不會說這是條舒服或好走的路,所以才有人說,這是一條通往覺醒的路,你真的會覺得我醒了、我看清了,我看清我與自己的關係,我不再糾結,不再執著,我可以放下、可以去看見、去感恩、去愛、去擁抱、可以騰出空間享受生命、可以清醒地活著。

 

📍【本集結語】#264 臣服實驗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不知道對你來說這一切會不會太玄了呢?我自己也覺得這跟過去在講品牌經營的我差好多,但我想這是最真實的我吧。過去的我也是真真實實地相信只要有問題就能想到解決辦法,現在的我依然相信,只是我多了新的方法。

我開始知道,在解決之前,我們需要聊一聊,就算不解決,也不是個糟糕或完蛋了的人生,你真的沒有辜負誰,不用把生活過得這麼緊張、這麼狼狽,不要覺得自己對世界、對父母、對社會有虧欠,不用這麼腦補的給自己寫這些生存劇本。

如果你聽完這一集滿有感覺的話,我相信這就是宇宙在邀請你,可以去看看認知以外的世界,這些迷惘、不安、不適,都可以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換種方式過生活,不再按照社會的框架與劇本,相信即便如此,你也能過得很好,甚至過得更好。

免費 1 小時線上課程

個人品牌硬實力動畫

如果你對個人品牌感興趣,並且想要打造一個不被地點限制的事業,歡迎索取我的 1 小時個人品牌硬實力免費線上課程,在這 1 個小時裡,我會和你分享四個你不曉得的自媒體獲利模式和經營法則,教你如何避免初學者經營品牌時常犯的錯誤,找到熱情、提供價值。

馬上報名 1 小時免費課程